市场经济框架下,所谓性价比,都是被市场的同行竞品所逼迫的无奈行为,中国的汽车工业这么多年了,好像还没有出现过主动降价的车企与车型。
在原来传统的燃油车市场,车企与消费者之间隔了4s店,就算是技术进步,使得生产制造成本的降低,但这都成了厂家与4s店的利润,从来没有说要主动把优惠让利给消费者,直到外来的和尚特斯拉的出现。
特斯拉就像一根搅屎棍,不但打破了原来在燃油车市场近百年的汽车市场格局,还严重挑战了这套体系下的销售与售后体系,在新能源已成大趋势的格局下,其他所有的车企不得不跟着一起变。
中国汽车工业也是这种变化的受益者。

在传统的燃油车领域,中国的汽车工业如果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似乎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但是在新能源产业迸发以来,我们就实现了弯道超车。
但是,中国全球第一的汽车消费市场迅速培育出了强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但我们的汽车工业依旧只能说大而不强,所以只能与强者选择差异化竞争。
提问中既然提到了性价比,那我们就暂且把讨论的目标放在十万级别的家用车吧。因为从销量上看,中国消费者购买最多的还是10到15万级别的家用车,得A级车者得天下,几乎各个车企都在这个价位段有着叫得出名头的响当当的产品。
上个星期,懂车大爆炸推出了十台十万级左右的拆车节目,分别有白车身的深度拆解、对各种测试标准的补充、对各种用车实用知识的科普、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感兴趣的朋友还是自行搜索那档节目吧。

我个人看完拆车节目下来总结,就国产品牌来说,有三款印象特别深:
第一个就是奇瑞艾瑞泽8,整车的用料扎实厚道,汽车界低调的理工男果然名不虚传。
第二个就是吉利帝豪L HiP版,用三档的dht结构加上异形电池,复杂且技术难度大,但相比其他品牌的混动更有诚意,更有产品力。
三个就是比亚迪的秦dm I,虽然在某些方面谈不上完美,但9.98万的价格配上了dm I技术,还要啥自行车?
绝大多数消费者的选择其实是盲目的,我很反感某些车评人光凭一双嘴巴一顿乱吹,搞单纯的情绪输出吸引流量,从而给消费者形成误导,这不但不能督促车企进步,也损害了消费者的选择权。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永远需要的都是便宜大碗,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大家都懂的。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整理者:万财小编,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ancaicc.com/86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