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的临聘人员什么意思 事业单位临聘人员是什么身份

我们单位是河北省保定市下辖县的一个直属机关,共有干部职工近200人,其中正式干部职工140多人(有公务员,有参公人员,有事业编),临聘人员50多人(有劳务派遣人员和临时工)。人员身份复杂,管理起来还是很有难度的,时刻考验着单位领导的管理水平。

我在体制内工作十来年,和形形色色的同事打过交道,我发现体制内机关单位里,无论何种身份,都有踏踏实实工作的,也有很多摸鱼的。当然,按比例来说,还是正式干部干活多一些(毕竟挣工资高一些,而且有晋升空间),而临聘人员,大部分就是马马虎虎就好,而且通过观察,发现他们有以下几个怪现象,大家看看你身边有吗?

体制内的临聘人员什么意思 事业单位临聘人员是什么身份

(一)怪现象之一:年纪轻轻就躺平,工作上不听指挥。

我们科室里有个劳务派遣的90后小张,按说她年纪也不大,科室业务也不算太忙,完全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学习,赶紧考个编制。

可是她一天天晚来早走,不好好干活,偷奸耍滑,别人忙的够呛,她偷偷地玩手机,气得我们科长够呛。给她安排点活,大部分都不好好完成,要么出点错误,要么糊弄差事,遇上需要加班,更是跑得无影无踪。而且行动不听指挥,让她往东,她偏偏往西。真是气人。

体制内的临聘人员什么意思 事业单位临聘人员是什么身份

她的口头禅是:“给我发这么点工资,这么多工作我都干,我傻呀!”她总是觉得工资低,好像单位欠她的一样。而且她自己看不上这点钱。后来,另外一个科室的和她身份一样的人,人家通过努力考上了编制,我们科长就把她推荐给了另外一个科室,把她调走了。

科长也觉得这种人就是鸡肋,占着位置,平时经常传个闲话,正事啥活也指望不上她。跟局里新考进来的公务员工作积极性可是差远了。可惜新公务员非常抢手,一般要不到。像小张这样的人,在现实中不在少数。既觉得单位对不起她,又不努力跳出舒适圈。

(二)怪现象之二:工作单位只是跳板或者饭碗,没有归属感。

很多临聘人员,和正式人员工资待遇差异比较大,因此心存芥蒂,很难唤起他们对单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为机关单位不像私企,管理那么严格。年轻的临聘人员,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用来学习,有朝一日,通过这个跳板,参加公务员考试或者事业单位考试,换取正式人员身份,实现质变。比如我们单位近几年就有好几个临聘人员,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公务员或者事业编。

体制内的临聘人员什么意思 事业单位临聘人员是什么身份

对于很多年纪比较大的临时工,年纪都40多岁以上了,很多都是八九十年代的时候通过父母的关系进来的。基本上都是单位里的第二代,他们进来的比较晚,所以,后来没有被转正。他们年纪比较大了,只能等着退休,自己离职出去创业也不现实,而且一般家里也不差钱,就是找个地方混到退休。也是个不错的铁饭碗。所以她们一般就是混日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事没事就请假。

(三)怪现象之三:临聘人员往往比农村出身的公务员经济条件更好。

我们单位里很多临聘人员,家里面不差钱,有的家里做着买卖,有这样一个身份可以结识一些资源,自己办事比较方便。他们最差都有一辆二三十万的车,家里都给买好了房子。还有的同事,是拆迁户,家里有很多房产出租,光收租金都钱都花不清。在单位上班,就是为了找一个稳定的工作,单位给交社保就行。尤其是很多女同志,有了孩子还可以随时接送孩子,请假也不扣工资。她们没事谈论的就是买买买,整天攀比物质享受。

体制内的临聘人员什么意思 事业单位临聘人员是什么身份

反观我们这些农村家庭出身的,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体制内的人,反而特别穷。基本工资就是固定的,家里父母都是农民,一般买房子首付就得掏空家里老人的积蓄,后面装修房子、结婚等最后都要靠自己,日子过得紧巴巴。远没有那些临聘人员过得潇洒。

体制内的临聘人员什么意思 事业单位临聘人员是什么身份

表面上机关单位招聘大量劳务派遣人员,好像是节约了行政成本,其实反倒是增加了行政成本,造成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情况。看到我说的这些现象,有人可能会问:既然在一个单位上班,难道不能同工同酬吗?你给临聘人员发工资和正式人员一样,不就解决问题了吗?但是,我觉得同工同酬,目前来说是很不现实的。有人会觉得,不能同工同酬,就不公平,可是世界上哪有绝对的公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不同工同酬反而是相对公平的。

站在公务员的角度

除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单位很多老同志,都安排自己的子女接班,很多接班的子弟都转为公务员了身份。后来实行了逢进必考制度,2000年以后,有正式编制的人,基本上都是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去的。

人家考进来的公务员,通过十几年寒窗苦读上了大学,又通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公考,好不容易考来的编制,怎么可能和劳务派遣的待遇相同呢?如果同工同酬的话,也就不可能做到公平了。

体制内的临聘人员什么意思 事业单位临聘人员是什么身份

站在临聘人员角度

临聘人员认为,我们也是每天和公务员一样到点上班,他们能干得工作我也能干,一样的工作,为啥到发工资的时候差距那么大呢?真是太不公平啦!我们坚决要求同工同酬。

单位存在大量临聘人员的用工制度,存在着很多的不合理。可能有人会问了,为啥这么低的工资,临聘人员也不辞职呢?

01.大量招聘临聘人员,解决大学生就业难:

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好工作,又考不上公务员,劳务派遣制度也就成为解决县城就业青年的一根稻草。在我们这个小县城,过了35岁以后就特别不好找工作了,要么在饭店帮厨洗碗或者做保洁或者做保姆,只能从事低端的服务性行业。而如果在机关事业单位里面工作,哪怕只是个劳务派遣人员,虽说工资低,别人问起来,就是是在某局工作,面子上也过得去,而且年纪大量,一般也不会被单位随意辞退。

体制内的临聘人员什么意思 事业单位临聘人员是什么身份

02.劳务派遣考试难度较低,招聘人数众多:

县里面招劳务派遣人员的考试,难度比公务员考试或者事业单位考试要简单的多,而且招聘人数多,一般大专毕业就能报名,还不限专业。比如前几年,我们县里面举行一次招聘劳务派遣人员的考试,大专以上学历就能报名,一次就招300人,报名的才400多人,真的是特别好考上。

考上的人跟劳务派遣公司签劳动合同,再由县里统一分配到各个局里,当然他们工资待遇也比较低,就是按照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来走的,基本工资加绩效工资,现在每个月到手也就2000元左右。

体制内的临聘人员什么意思 事业单位临聘人员是什么身份

说实话,无论哪种身份,都有上班摸鱼的,都有踏实工作的,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整体上来讲,正式员工以后有晋升的希望,所以他必须得努力工作,在领导面前好好表现。

而那些临聘人员,大多数就是把这样的工作当做一个保底的“跳板”或者还算凑合的“饭碗”。因此,很多人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能请假就请假,能摸鱼就摸鱼。因为他们觉得,无论怎么努力,都是这点工资。为啥还要努力工作呢?

无论如何,生活是自己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时间和工作,如果不满意,就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任何消极的态度,都是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大家说是不是?你们身边有这样的现象吗?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整理者:万财小编,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ancaicc.com/24083.html

(0)
上一篇 2023年 3月 1日 08:37:21
下一篇 2023年 3月 1日 08:42:3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