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很多人工作久了,年纪大了,就有躺平心态,对工作比较倦怠。这虽然不是什么好事,但也无可厚非。但是,近年来,一些考录的公务员一入职就想躺平,追求清静无为,遇见工作能推就推,能躲就躲,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并非全是年轻人个人问题。

激励措施失效
体制内的激励手段主要是提拔重用、通报嘉奖、评先评优。除了晋升提拔,其他的主要是精神荣誉,激励效果十分有限。而各单位限于本身的规格和领导职务数量,晋升可能性并不大。很多年轻人甚至对当领导并不感冒,这就导致一入职就安于现状,上岸即躺平。

对形式主义的抵制
很多单位对年轻人使用存在问题,多数单位为了让年轻人逐步适应,给年轻人安排的都是零零碎碎,补材料,抄笔记,整档案之类的活,或多或少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让年轻人感觉不到自己工作的价值,从而产生厌烦,逃避的心理,不想干活,不愿干活。
多干多错、不干不错
体制内老干部的成长经历对年轻人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一些单位的一些老黄牛式干部不仅长期得不到提拔,反而因为只会干活,受到冷落,甚至同事对其冷嘲热讽,毫无尊重之感。甚至一些骨干,因为工作原因,受到上级批评处分。年轻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肯定不愿意重蹈前人覆辙,与其干了出错,还不如啥都不干,老实混日子,反正结果都一样。

作为跳板,准备考试
不少年轻人进去体制后,就想着通过遴选,重考等途径进入更高层级。对本职工作并不上心,精力都用在备考上,想着服务期一满就考其它地方,当然没有工作热情。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整理者:万财小编,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ancaicc.com/23956.html